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意义解说
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
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 臂臑肩颙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号迎香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於迎香。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终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此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商阳穴 shāng yáng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疾病〗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少商穴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商阳穴 井穴,属金。
〖别名〗绝阳,而明。
〖穴义〗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名解〗
1)商阳。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由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特征,人体内部的温压场高于外部的温压场,因此大肠经体内经脉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物就会由本穴的漏刻滴孔向外喷射。商阳之名正是对本穴气血物质这一运动特征的概括描述,故名。
2)绝阳。绝,断绝也。阳,阳气也。绝阳名意亦可释为阴绝而阳,或曰纯阳。如商阳之解,本穴的气血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所化,出体表经脉后化为纯阳之气,穴内无阴性之水,是绝阴化阳的过程,故名绝阳。
3)而明。而,语气助词,作转折用。明,与暗相对,指可见。而明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可见之物。在中医学中,物质可划分为二大类,一类为阴,一类为阳,阴又为有形之水,阳又为无形之气。有形之水可见,无形之气不可见。穴名冠以而明,它正是对穴内的气态物质处于特殊的可见状态的描述。由于本穴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气化并喷射而出,成为了可见之状,因而明白可见,故名而明。
4)大肠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气化之气从地部孔隙而出,故为井穴。
5)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部外出的高温高压气态物,水湿浓度大,出体表经脉后其变化为散热冷疑,表现出西方之气的秋凉特性,故本穴属金。
〖气血特点〗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性凉。
〖运行规律〗阳气由大肠经的体内经脉外出体表经脉并循经传于二间穴。
〖功能作用〗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血必淡、色必暗),热则摇孔出气,无见其血。
二间穴 èr jiān
〖取穴方法〗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疾病〗 目昏,鼻出血,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二间穴 荥穴,属水。
〖别名〗 间谷,闻谷,周谷。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天部不太高的层次冷凝化水。
〖名解〗
1)二间。二,概数,在此表示较小之意。间,间隔、空隙也,指本穴物质所处为空隙之处。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不太高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所处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二间之名即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所在的空间层次范围的说明,故名。
2)间谷、闻谷、周谷。间,间隔、空隙也。闻,听也,指距离短近。周,范围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之处。间谷、闻谷、周谷名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较小的间隙处。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高温水气,此高温之气因是由商阳穴的喷咀喷出,行至二间后扩散的范围不大,如处于狭小的区域,故名间谷、闻谷、周谷。
3)大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因散热而有部分水气冷凝而降,在地部形成细小的经水,故为荥穴。
4)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气,在本穴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的变化,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大部分为天部之气,同时地部亦有极少经水,天部之气及地部经水性皆温热。
〖运行规律〗 天部之气向三间穴上行,地部经水向商阳穴下行。
〖功能作用〗 大肠经经气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三间穴 Sān jiān
〖取穴方法〗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 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示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疾病〗 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洞泄。
〖人体穴位配伍〗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注为“输”。
三间穴 俞穴,属木。
〖别名〗 少谷,小谷。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稍高的天部层次形成风气。
〖名解〗
1)三间。三,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其性温热,上行至三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故名。
2)少谷、小谷。少与老相对、小与大相对,皆言小之意。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少谷、小谷名意皆指本穴物质所处的空间范围较小。
3)大肠经俞穴。俞,输也。大肠经气血由于有二间穴的散热冷降,在本穴处基本上无气血物质的升降变化,本穴只是起到了大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作用,故为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中的气血物质由于基本上无升降变化,而在二间穴不断提供气血物质的情况下,穴内的气血物质只是循大肠经向上部的合谷穴横向移传,表现出风木的横向运动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穴内物质以横行的风气形式循大肠经传向合谷穴。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合谷穴 Hé gǔ
〖取穴方法〗 人体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疾病〗 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穴治经闭,滞产;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别名〗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名解〗
(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 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治法〗 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阳溪穴 Yáng xī
〖取穴方法〗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疾病〗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别名〗 中魁穴。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此吸热蒸升上行天部。
〖名解〗
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
2)中魁。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
3)大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大肠经经气由本穴经过,故为大肠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输至此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吸热后上炎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本穴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穴内经气由天之中下部上炎至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吸收天部之热并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偏历穴 Piān lì
〖取穴方法〗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解剖〗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疾病〗 目赤,耳鸣,鼻出血,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
偏历穴 络穴。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别走肺经。
〖名解〗
1)偏历。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
2)大肠经络穴。因本穴有天部之气偏走肺经,有联络大肠经与肺经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阳热之气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偏走肺经,二是循大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 向肺经输送大肠经的阳热之气,改善肺气之虚。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温溜穴 Wēn liū
〖取穴方法〗 该穴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疾病〗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中1寸。
〖附注〗 手阳明经郄穴。
温溜穴 郄穴。
〖别名〗 逆注,蛇头,池头,地头,通注。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名解〗
1)温溜。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该穴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
2)逆注。逆,反也。注,灌注也。逆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上行。注是对有形之物的形容,其运动方向向下。逆注即是与有形之物向下的灌注方向相反,而本穴气态物的运行方向正是如此,故名逆注。
3)蛇头、池头、地头。蛇,头小身大之动物也。池,水池也。地,田地也。头,首也。蛇头、池头、地头皆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总量与输出量的比喻,意指输出量小也。蛇头与其身相比为小、池之头与其池相比为小、地之头与其地相比为小,故名。
4)通注。通,通过、通行也。注,灌注也。通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不光有悄悄地溜走散失的变化,气态物同时也不断地散热缩合如细雨之降归走本经,故名通注。
5)大肠经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质为天部之气,其变化为不断地散失,微观下的穴位四周如有众多细小的空隙一般,故为大肠经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较干燥。
〖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以缓慢的蒸散之状循大肠经向上传输。
〖功能作用〗 散发大肠经气血之热,向大肠经以外的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 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下廉穴 Xià lián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解剖〗 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别名〗 手下廉穴。
〖穴义〗 大肠经经气位处天之天部,天之下部气血廉洁清静。
〖名解〗 下廉、手下廉。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下廉、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静清明。本穴物质为温溜穴传来的水湿云系,此水湿云气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天部,而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大部分散热冷却横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则横向下行手五里穴。
〖功能作用〗 吸附并聚集天之天部的浊重之物并使其沉降。
〖治法〗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寒则补针多留或灸。
〖藏象〗 下廉的天部之气如同气象学中所指的在西北方向刚刚形成的高空冷湿气流,它的运行是不断地从西北方的高空向东南方的低空移动,即是横向下行。此高空冷湿气流中的滞重部分它会快速地从天部的高位降至低位,即如传至上廉穴的水湿云气,而轻质的部分它会在飘行更远处才形成降水云系并化雨而降,此即如传至手五里穴才冷降归地的水湿云系。
上廉穴 Shàng lián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疾病〗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5~1寸。
〖别名〗 手上廉。
〖穴义〗 大肠经经气中浊重部分在此归降地部,天之上部廉洁清静。
〖名解〗 上廉、手上廉。上,与下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上廉、手上廉名意指大肠经气血物质所处为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虚少,洁静清明。
本穴物质为下廉穴传来的水湿云系,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下部,而天之上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继续散热吸湿并横向下行传向手三里穴。
〖功能作用〗 吸附天部的水湿浊物向下沉降。
〖治法〗 实热则泻之,虚寒则先泻后补。
手三里穴 Shǒu sān lǐ
〖穴位取穴法〗 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 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疾病〗 牙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别名〗三里穴,鬼邪穴,上三里穴。
〖穴义〗大肠经浊气在此降地并覆盖较大的范围。
〖名解〗
(1)手三里。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三里、上三里之名意与此穴同。
(2)鬼邪穴。鬼,与神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地部。邪,指邪气。鬼邪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的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肠经经气中浊降于地的经水,脾土受之,脾土喜燥而不喜湿,今受之水湿,实为受邪之害,故名鬼邪。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之水。
〖运行规律〗天部的水湿云气沉降于地,地部的水液一部分渗入脾土之中,一部分气化上行曲池穴。
〖功能作用〗润化脾燥,生发脾气。
〖治法〗寒盛则补之或点刺出血,湿盛则泻之,热盛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曲池穴 Qū chí
〖取穴方法〗 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疾病〗 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人体穴位配伍〗 配血海穴,足三里穴治瘾疹;配手三里穴治上肢不遂;配太冲穴、大椎穴治高血压。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曲池穴 合穴,属土。
〖别名〗鬼臣穴,洪池穴,阳泽穴。
〖穴义〗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名解〗
(1)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2)鬼臣。鬼臣,风止也。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无风的横向运动。大肠经属金,金气为神为君,其所克的风为鬼为臣,且本穴物质由手三里穴传来,在本穴聚集而无风木的横向运动,风为死鬼,故名鬼臣。
(3)洪池。洪,盛大也。池,水的围合
上一篇:足阳明胃经穴位意义解说
下一篇:手厥阴经脉经别别络经与经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