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07137619099

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经络解说

足阳明胃经穴位意义解说

发布时间::2011-09-17   |   www.qiaijiu.com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
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 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 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
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脉起於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
足阳明胃经出辰时督前额与督脉交于发际正中的天心穴(囟门)  太阳

 

承泣穴 Chéng qì(1)

  〖取穴方法〗 人体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承泣穴  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别名〗 鼷穴,面髎穴,溪穴。
  〖穴义〗 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名解〗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 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四白穴 Sì bái(2)

  〖取穴方法〗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疾病〗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名解〗 四白。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雾状之气,所在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
  〖运行规律〗 散热后聚集并向巨髎穴下行。
  〖功能作用〗 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巨髎穴 Jù 1iáo(3)

  〖取穴方法〗巨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疾病〗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出血,齿痛,唇颊肿。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齿痛;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巨髎穴  跷脉足阳明之会。
  〖穴义〗 胃经浊气在此化雨冷降地部。
  〖名解〗
  1)巨髎。巨,大也,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髎,孔隙。该穴名意指胃经天部浊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化雨冷降,而因本穴位处天之上部(头面的天部),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名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细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为之髎,故名。
  2)跷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雨状云系和降地之水。
  〖运行规律〗 雨状云系由天之下部归降地部。
  〖功能作用〗 冷降胃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地仓穴 Dì cāng(ST4)

  〖取穴方法〗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疾病〗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人体穴位配伍〗 配颊车穴、合谷穴、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地仓穴   跷脉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 会维穴,胃维穴。
  〖穴义〗 胃经地部经水在此聚散。
  〖名解〗
  1)地仓。地,脾胃之土也。仓,五谷存储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胃经地部的经水在此聚散。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诸穴的地部经水汇聚而成,经水汇聚本穴后再由本穴分流输配,有仓储的聚散作用,故名。(地仓之所以在头之地部,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乃地仓为一身之粮仓,国家之粮库,为君皇所管辖,头乃皇室之位,故穴在头而不在腹。)
  2)会维、胃维。会,相会也。胃,胃经气血也。维,维持、维系也。会维、胃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对人体的正常运行有维系的作用。胃为人的后天之本,人的头部及身体中下部的气血要靠本穴输配,本穴气血的输配正常与否直接维系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故而名为会维、胃维。
  3)跷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一是向大迎穴分流,二是向人迎穴分流,三是部分经水气化后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 分流胃经地部经水,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

大迎穴 Dà yíng(ST5)

  〖取穴方法〗 人体大迎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主治疾病〗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颊车穴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别名〗 髓孔穴。
  〖穴义〗 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
  (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故名大迎。
  (2)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
  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 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功能作用〗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颊车穴 Jiá chē(6)

  〖取穴方法〗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疾病〗 口歪,牙痛,颊肿,口噤不语。
  〖人体穴位配伍〗 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别名〗 曲牙,机关,鬼床,牙车。
  〖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
  (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
  〖运行规律〗 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
  〖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下关穴 Xià guān(7)

  〖取穴方法〗 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疾病〗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口噤,口眼歪斜。
  〖人体穴位配伍〗 配翳风穴治耳疾。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穴义〗 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 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功能作用〗 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头维穴 Tóu wéi(8)

  〖取穴方法〗 人体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1寸。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别名〗颡大穴。
  〖穴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名解〗
  (1)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名。
  (2)颡大穴。颡,额头。大,多也,指穴内的气血盛大之意。胃经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与其它经脉相比,胃经输送头部的气血物质要多,而本穴又为胃经气血上供头部的出口,其转运的气血物质也多,故名为颡大。
  (3)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阳气以风行之状由本穴分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向头之各部输送胃经的阳气及精微物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人迎穴 Rén yíng(9)

  〖取穴方法〗 人体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解剖〗 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主治疾病〗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
  〖刺灸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别名〗天五会穴,五会穴。
  〖穴义〗胃经气血由此输供头以下的身体各部。
  〖名解〗
  (1)人迎。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胸腹手足。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遵,胸腹手足部则为民,气血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为人迎。
  (2)天五会、五会。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会,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胃所受的五谷杂粮精微物质所化,穴内气血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地部下行水突穴。
  〖功能作用〗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

水突穴 Shǔi tū(10)

  〖取穴方法〗水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
  〖解剖〗 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主治疾病〗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突穴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直刺0.3~0.8寸。
  〖别名〗水门穴,水天穴,天门穴。
  〖穴义〗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上行天部。
  〖名解〗
  1)水突。水,指穴内的物质为地部水液。突,突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部,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大量气化,如同釜中之水受热时的翻滚上突之状,故名。
  2)水门。水,指穴内物质为水。门,出入之处,开阖的机关也。水门名意指本穴为经水出入的门户。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颈部,是心火上炎于头面的路径之处,而本穴循经传输的地部经水多少则与上炎的心火有关,火强则水弱,火弱则水强,本穴成了胃经经水出与不出的门户,故名水门。
  3)水天。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天,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经气。水天名意指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部分气化上行于天,故名水天。
  4)天门。名意与水门近同,水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下传输的地部经水,天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上传输的天部经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舍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头面天部。
  〖功能作用〗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气舍穴 Qì shě(11)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 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疾病〗 咽喉肿痛,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人体穴位配伍〗 配水突穴治瘿瘤。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该穴至乳根穴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穴义〗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并充补胃经。
  〖名解〗气舍。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气舍名意指本穴为胃经经气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之下部,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亦更大,为胃经之气和重要来源,故名气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天部之气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缺盆穴 Qūe pén(12)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咳嗽。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 《图翼》:孕妇禁针。
  〖别名〗天盖穴,尺盖穴。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溃缺流散并输布人体各部。
  〖名解〗
  1)缺盆。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溃缺破散并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气舍穴外溢而来的地部经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地部经水满溢外散输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状,故名。
  2)天盖、尺盖。天,指穴内物质为气。尺,小也。盖,封盖、护盖也。天盖、尺盖名意旨在强调本穴的天部层次存在气态物,对本穴的地部经水起着护盖作用,不使地部经水气化散失。
  尺,在此意为穴内的天部之气范围较小,仅局限于本穴的天部范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本穴分流胸之各部。
  〖功能作用〗向胸部提供胃经的水湿精微。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经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此即指缺盆的缺散功能。如果缺盆肿胀满痛,胃经气血不能经此穴顺利传输,则承泣穴外输的经脉气血就会因本穴的闭塞而上积于头颈部使人致死,但缺盆外溃后则不会造成经脉气血阻塞于头,故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

 

以下为胸腹部穴位

 

气户穴 Qì hù(13)

  〖取穴方法〗气户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