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出汗、出红疹、咽痛牙痛都是常见反应
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
单桂敏:退休医生,至今已行医40多年。擅长用艾灸、针刺、导药、放血、火针、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中医疗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在博客上与网友分享各种艾灸方法。并出版了《单桂敏灸除百病》、《灸除百病的智慧》等书。她倡导用艾灸在疾病尚未出现的时候发现疾病,激发人体阳气,提高人体免疫力,契合“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医疗理念。
艾灸常见反应
1.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如果大量出汗,并不感觉到乏力,就是排毒,排病气,排寒邪。
2.出红疹: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排尿多: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腹泻:有些人出现腹泻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提示肠道问题居多。
5.咽痛、牙痛: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6.发烧: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在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头晕耳鸣:有的人艾灸后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情况,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8.有通串感:有的人在艾灸某些穴位时,会感觉热气在穴位上下的延伸和通串感,遇到这样的感觉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有通串感比没有要好,因为经络的通串提示的是经络是否通畅。
9.分泌物变化: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0 .肢体冰凉: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用艾灸逼到了体表,这种反应在春夏天的季节表现得更加严重。因为此时汗毛孔张开,利于寒邪的外泄。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得厉害。需要继续艾灸,同时配合患处的刮痧,或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对于寒邪较重的病人你需要断断续续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工夫。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期间不宜生气,大饥大饱也不要灸
1 .注意避寒、注意保暖。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堵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进食,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热水脚,这样是可以的。
7.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得太多,以免身体会吃不消。
8.皮肤起泡的话,小的泡可以等它自己吸收,但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把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继续温和灸。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等待结痂后再灸,一般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上一篇:艾灸治疗夜间尿多 尿频症状的疗法
下一篇:艾灸治疗女性痛经,月经失调妇科病